踏入盈普的研发和制造基地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LED显示屏上闪烁的数字与图表,车间内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。透过玻璃视窗,记者看到高分子粉材按照模型设置,一层层地铺设,随后在激光的精准作用下成型,最终呈现出设计者设定数据的个性化成品。
自2018年以来,盈普在3D打印技术领域一路探索,从最初完全依赖国外设备和耗材开展打印服务,到如今通过自主研发设备,实现了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跨越。盈普每年将8%至11%的年收入投入研发,组建了一支28人的专业研发团队,聚焦设备、耗材和应用三大关键领域进行创新突破。
截至目前,盈普团队研发制造的产品已获得70多项国家专利。盈普还拥有多系列激光烧结设备,能满足汽车、医疗、教育文创和航天航空等领域应用的需求。
在耗材研发方面,盈普通过创新粉材配方,实现仅用10%新粉与90%旧粉混合使用,有效降低了打印成本。盈普联合创始人邝巨星介绍,“其他设备至少需要50%的新粉才能使用,而我们的设备通过优化粉材配方,大幅降低了成本,同时保证了打印质量。”
在设备研发上,盈普积极顺应市场多元化需求。一方面,针对航天航空、新能源汽车、人形机器人、无人机等大型工业产品生产需求,着力研发大型设备,满足其复杂零部件的打印需求;另一方面,考虑到教育、文创和医疗等场景对设备灵活性的要求,开发小型设备,便于在办公室、实验室等环境使用。同时,积极探索可降解材料和用于人体植入的PEEK/PEKK材料,拓展耗材应用场景范围。
同时,作为全国质量标准委员会增材制造标委会委员的盈普创始人招銮,积极推动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。盈普凭借自身在技术、产品和市场方面的经验,为标准制定提供了实践依据。
中山市是国内最早应用增材制造技术的地区之一,丰富的科创投入带来了广泛的应用成果转化。盈普凭借其先进的3D打印技术,在医疗、工业制造、教育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“通过3D打印技术,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数据定制护具,真正实现个性化医疗。”邝巨星拿着一个3D打印乳白色的脊椎护具给记者展示,和一般量产护具不同,3D脊椎护具的人体曲线非常个性化,宛如人体工学的仿造骨骼。“我们还在积极探索定制人工假体和植入物领域。随着数字骨科技术的发展,个性化3D打印假体为复杂手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,例如材料方面可以使用和人体相融性更契合的高分子粉材。”在中山市陈星海医院,已经有不少患者吃上了这个数字骨科的“头啖汤”。
在工业制造领域,盈普团队与广汽、格力、正泰等知名企业合作,为其新产品研发和样件验证提供支持,助力企业缩短研发周期、降低研发成本。在教育领域,盈普团队与多所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,助力教学和科研活动开展,推动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。
“3D打印技术涉及材料学、机械工程、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,对人才综合能力要求极高。然而,目前国内相关人才匮乏,企业人才培养难度较大。”邝巨星剖析,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。为了缓解“用人难”,盈普团队通过与上海交大、中国矿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,借助高校的人才资源和研发能力,缓解人才压力;同时,高薪聘请行业人才,并加强内部培训,提升员工专业技能。
“推动科技创新,3D打印行业的核心在于知识产权。”邝巨星表示,盈普自2019年起大力推进进口替代战略,从自主研发国产设备着手,逐步突破国外技术壁垒。